华资说法|聚焦两会:AI换脸技术背后的法律红线|张宇哲律师
去年国庆期间,一则“AI雷军骂人8天”的恶搞视频引发热议。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今年两会期间公开回应此事,直言维权时面临法律空白,损失难以量化。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滥用对个人名誉权的冲击,更凸显了现行法律在应对新型侵权问题上的滞后性。本文将通过探讨当前AI换脸技术所引发的一些最常见纠纷,为大家解析哪些行为可能会触犯法律红线。
3月8日下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代表小组会议,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。雷军:建议加强“AI换脸拟声”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,针对“AI换脸拟声”等某一代表性问题,探索推出人工智能单行法,提高立法位阶及其效力、分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务实治理,明确“AI换脸拟声”应用边界红线。
1. 肖像权侵害:AI换脸技术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之规定,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,不得制作、使用、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。在司法实践中,未经许可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推广的行为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,权利人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主张损害赔偿,并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、消除影响及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。相关司法裁判表明,此类侵权行为除需承担实际经济损失赔偿外,还应承担权利人因维权产生的合理费用。
2. 名誉权侵害: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虚假视频或图片,用来诽谤或侮辱他人的情况也在增加。
如果这些内容传播开来,会导致被“换脸”者的社会评价受损,进而侵犯其名誉权。通过深度伪造技术将他人肖像移植至特定场景,使公众产生错误认知并导致社会评价降低的,构成对肖像权、名誉权的双重侵害。
3. 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:AI换脸需要用户上传面部照片等敏感信息,如果平台的数据保护措施不到位,这些信息就有可能泄露出去,给用户带来隐私安全隐患。一旦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,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或其他违法活动。
4.知识产权争议:AI生成物的版权归属难题 若用户通过调整AI参数生成具有独创性的内容(如设计图片),可能享有著作权;但若AI模型训练数据涉及他人作品,则生成物可能构成侵权。此外,未经授权替换影视作品主角或篡改原作品内容,亦可能侵犯原著作权人的改编权或保护作品完整权。
从法律专业角度出发,以下几种行为明确触及了法律红线:
未经授权的商业使用:任何以营利为目的,未经授权而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都是违法的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019条的规定,未经肖像权人同意,不得制作、使用、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。
制作、传播虚假信息:故意制造并传播虚假信息,尤其是那些能够损害他人名誉的信息,是违法行为。如田女士发现某App未经其同意使用了她发布的古装视频作为模板,并允许用户付费替换面部特征,这种行为最终被法院认定为侵犯了田女士的肖像权。
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犯罪:如诈骗、敲诈勒索等行为,这些都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,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。
诈骗罪:江苏张女士因“AI靳东直播卖理财”被骗68万元,此类案件频发,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明星的信任实施诈骗,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。
传播淫秽物品罪:不法分子将换脸技术应用于色情视频合成,形成“数据采集—模型训练—成品传播”的黑产链条,社会危害极大。
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:非法收集、处理人脸信息用于换脸。《民法典》规定,自然人享有隐私权,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、侵扰、泄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。严重者可能触犯《刑法》,如某案被告因贩卖换脸教程及非法处理人脸数据被判赔偿公益损失6万元。
华资律所张宇哲律师认为,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需要认识到技术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,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其应用。
一方面,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AI换脸技术的监管力度,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;另一方面,企业和开发者也有责任确保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不会被用于非法目的,同时要提高用户的意识,教育他们识别和防范AI换脸技术带来的风险。
此外,公众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了解自己的权利,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,有效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人工智能(AI)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然而,随着技术的进步,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。作为法律专业人士,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探索解决方案,以促进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。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于AI时代下个人权利保护的关注与思考。
▌律师简介
张宇哲律师曾有十余年保险、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经历,对保险、金融公司的运作模式及产品有一定的了解。从事法律工作至今,已为多家保险、金融机构提供法律培训和法律服务。
张宇哲律师在征地拆迁领域也具备一定的诉讼和非诉经验,张律师熟悉政府征拆流程,能够根据案件情况通过政府信息公开、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、代表当事人与政府机关进行调解、谈判等方式高效解决纠纷。
张律师一直秉持着“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服务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”的执业理念,为当事人提供专业、高效的法律服务。
▌行业领域
金融行业
▌执业领域
保险合同纠纷|金融借款合同纠纷|征地拆迁纠纷
尤其擅长处理 :保险合同纠纷
▌代表性案例
▌代理某信贷公司处理债权资产数百万
▌代理山西运城客户与山西某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,为客户争取到百万理赔款
▌代理北京某电子设备公司买卖合同纠纷
▌代理上海某客户与上海市某区政府行政赔偿纠纷
▌代理湖北孝感客户与某县政府征地拆迁纠纷
▌代理杭州某客户与杭州某区街道办恢复原状纠纷
……